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展望未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思考和践行一系列新的时代命题:面临哪些新要求、肩负什么新使命、如何确立新定位、怎样发挥新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把握“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以更广阔的视野展望未来、谋划发展,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1 坚持安全为本,加快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做出了战略部署,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出了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特别是针对公共安全体系化建设、推动治理模式转型做出了新的部署,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特种设备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内涵十分丰富。多年来,我们探索构建了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制定了队伍和能力建设的一系列举措。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以保障安全为本,以提升治理效能为要,加快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
例如,推进治理结构的现代化。60多年来,从安全监察机构的设立、“安全监察+技术检验”双轨体制的创建,到“监察机构+检验机构+社会组织”三驾马车治理机制的形成,再到企业主责、政府领导、部门监管、检验支撑、行业自律、市场服务、公众参与多元共治格局的构建,我们一直都在探索治理结构的优化。治理结构现代化要以提升治理效能为目标,通过政府改革创新,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活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内生动力、更为高效畅通、更能协同推进的新治理格局。特种设备治理结构现代化必须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又如,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持续提升科学决策能力、高效组织能力、卓越执行能力等,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支撑。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人,鉴于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具有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的鲜明特点,应积极探索并务实推进安全监察职业化、检验检测专业化、行业管理社会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但意义重大的变革,需要深入系统性研究,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还如,推进治理方式的现代化。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积极推进分类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以智慧化赋能,促进治理效能的提升。在特定领域,还可探索“沙盒监管”的模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激励和支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2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特种设备安全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将特种设备安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充分体现“保安全、促发展”的工作方向。
例如,由单台设备安全向成套装置安全转变。在多数情况下,设备是装置的组成部分,而装置是体现设备功能的载体。如电站锅炉设备及承压系统、现代化港口集成应用的起重机械及运输系统、国家能源主动脉的油气管道输配系统、石化冶金纺织等行业的工业管道运行支撑系统、体现城市生命线意义的公用管道运行调配系统等。在这种转变中,需以先进管理理念为导向、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加快成套设备与过程控制的现代化,实现“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高效协同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
又如,由设备设施质量安全向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安全延伸。一方面,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质量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由包含特种设备在内的成套装置质量安全状况往往与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整体水平息息相关。在现代产业体系中,质量安全状况超越了单一设备、单一生产线、单一企业的概念,而是基于产业链供应链打造的整体发展优势。以石化炼油行业为例,这是一个特种设备应用最集中、重要性最突出的行业,中石化集团通过六年的努力创建“易派客”平台,探索了基于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管理的成功实践。
再如,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发展从单一工厂走向产业集群、品牌集聚区培育建设。产业集群是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的经济组织形态,其高度集中性和企业间有效合作的特点,可通过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自强化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和质量安全提升,形成区位品牌的集聚效应。我国已涌现的河南长垣起重机械基地、辽宁铁岭换热器基地等,质量安全已经不是被动约束,而成为竞争发展的要素。我们可以在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和品牌集聚区的培育中,实现行业整体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发展,需要用普遍联系的、整体全面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安全和发展之规律,把握监管和服务之关系,努力实现特种设备更为安全、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具价值创造的发展。
3 坚持优质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这充分体现了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特种设备安全发展,着眼质量视角可主要从两个维度认识:一是设备及装置系统的本质安全,它反映了设计、制造、安装的质量可靠性水平;二是设备及装置系统的使用安全,它反映了运行维护的质量管理水平。因此,优质是前提,安全是效果,质量决定安全,高水平安全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
加快推进特种设备生产质量迈向中高端,打造高水平本质安全。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强化研发、设计、制造的质量安全控制,提升设备可靠性水平。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加快特种设备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配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的研发与工程化应用,提高特种设备复杂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水平。加快特种设备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协同创新,形成一批特种设备领域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集群品牌。实施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型,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本质安全导致的事故。特种设备是中国法律法规从安全维度确立的概念,近些年来国家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维度提出了新要求。增强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是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推动特种设备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加快完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合规管理体系,以合规管理保障高水平安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现阶段,我国特种设备事故主要发生在使用环节。引入成熟的合规管理方法,提升使用单位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是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颁发了国家推荐性标准《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这是一项重磅级的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对企业强化合规管理、防范安全风险、整体提升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面向未来,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全面推进合规管理体系的构建,加快引入具有时代特色的管理模式,强化现代质量管理等先进理念,集成制度、机制、环境、文化等要素建设,规范决策、管理、技术、作业各层级人员的适配性及行为准则,必将促进使用单位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减少和遏制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大力提升检验检测质量水平,强化对特种设备安全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积极扶持社会组织、教育科研单位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等,提供质量安全服务,创建有利于特种设备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同时,在特种设备领域积极应用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包括质量分级、优质优价、中国首台(套)评定、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以及开发促进特种设备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产品等,为特种设备优质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政策制度性支撑。
4 坚持绿色导向,实现特种设备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协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要坚持安全发展与绿色发展并举,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方针。
多年来,我们探索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发展思路,推进基于风险检验(RBI)技术的应用,实施压力容器安全系数的优化,在《节约能源法》修订中增加“对高耗能特种设备实施节能监管”的条款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行动,淘汰小型燃煤锅炉36万台,燃煤锅炉平均运行效率的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年节约标煤约4 000万t;电站锅炉由1.1万台增加到1.49万台,并向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快速发展。燃煤锅炉的结构性调整不仅促进了安全发展,也大幅降低了单位能耗,对空气质量改善贡献率达到20%,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做出了突出贡献。面向未来,我们需进一步认识特种设备安全与绿色发展内在的必然联系,把握好工作的着力点。
突出安全发展的绿色导向。推进锅炉产品向“能源品种多元化、燃煤锅炉大型化、燃气锅炉冷凝化、小型锅炉电气化、电站锅炉高参数化”方向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结合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提高电站燃煤锅炉负荷调节能力和能效水平,推动工业锅炉超高能效和超低排放改造,逐步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分散燃煤锅炉。培育燃煤锅炉绿色制造示范企业、高效运行领跑企业。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公共服务和法规标准体系,推动锅炉安全管理、能效管理与碳排放管理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高效换热技术及压力容器装备,以轻量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反应换热一体化等技术,同步提升能源梯级利用水平和安全可靠性水平。
强化绿色发展的安全保障。针对大型电站锅炉提高运行参数(壁温≥630 ℃、甚至650 ℃)对机组安全带来的新挑战,需加强科技基础研究,力争材料性能试验、技术数据处理、检验检测支撑、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实质性突破,并在科研平台建设、技术标准研制、政策法规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上形成安全与绿色发展一体化推进的能力。围绕氢能等新能源利用, 科学研判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等相关特种设备发展需求,加强氢能特种设备结构、材料、检测、评价等相关基础研究,推进新产品研发及试点应用。围绕机电类特种设备绿色化、减量化发展趋势,在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优化功能设计的同时,加强安全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充分体现低碳转型的安全发展。
5 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安全无国界,技术无国界。中国特种设备安全发展应该在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中开创新局面。
扩大交流互鉴的广度深度。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贡献者,是真正多边主义的建设者、维护者。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我们与许多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加,涉及科技、标准、法规、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当前,中国正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制度性开放。借此,我们可以在国际交流互鉴中思考包括制度创新在内的重大问题,创新与国际通用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例如,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研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与中国国情的适配性,探索市场前监管与市场后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等。
促进“高进”“高出”的开放互通。长期以来,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我们实施了高端设备、成套装备、核心部件、关键技术、优质服务“引进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在特种设备领域的多个行业,已具备了产业并跑、领跑的实力,在高端引进的同时,需要加大力度推动高端输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力争将更多的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成果,包括中国产品、中国工程、中国服务、中国检验与技术咨询“走出去”。同时,加强国际规则协调,努力提供高水平开放的制度性公共产品。
拓展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空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特种设备生产国,也拥有全球最大的特种设备应用市场,例如中国超超临界电站锅炉、港口起重机械的生产,以及快速增长的电梯等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应用等。我们可以践行“共商共建”的全球治理观,利用国际标准制定、人员培训、检验互认、技术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等手段,在特种设备市场准入、技术检验,特别是焊接、无损检测等方面推动搭建“一个标准、一次检验、全球通行”的平台,与国际社会共推共享特种设备安全发展的成果。同时,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在特种设备优势领域,积极创建国际产业与标准化组织,为全球特种设备产业发展、安全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6 坚持守正创新,用科学理论与先进文化引领特种设备安全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需要更大的勇气进行理论创新和文化建设,以回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注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是引领前进方向、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研究创建特种设备安全发展的科学理论。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回答特种设备安全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之关系,统筹特种设备安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在政治建设层面,要回答特种设备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对国家总体安全的作用;在社会建设层面,要回答特种设备安全发展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在生态建设方面,要回答特种设备安全发展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联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研究凝练特种设备安全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研究形成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引领特种设备安全发展。
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中探索创立特种设备先进文化。文化是事业发展的灵魂,是文明的载体。文化兴则事业兴,文化强则事业强。在多年发展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四特”精神,成为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发展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产。面向未来,在继承弘扬“四特”精神基础上,我们需要抓紧系统性总结特种设备安全发展历程,凝练出反映各方共识、蕴涵内在精神、激励创新进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快特种设备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注入特种设备安全发展的文化力量。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具有历史性、知识性、社会性、开放性的特种设备博物馆、科普馆,以及特种设备安全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加快培育特种设备文化载体,以展示安全发展成果、反映重大安全事件、宣传先进个人事迹为主题,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节目、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多维度地推出适应不同读者需求的著作和出版物。同时,积极推动设立“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日”,使之成为增强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文化、营造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氛围、举办特种设备重大活动的节日。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事业源于安全。这是初衷,是工作出发点,是事业发展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事业的目的是保安全、促发展,这是工作落脚点,是事业发展的价值所在,是未来大展宏图的空间,任何时候同样不能动摇!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变革创新、笃定前行的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中监督”的理念,勇于开拓、踔厉奋进,把中国特种设备事业发展推向新的阶段,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