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14时48分左右,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天嘉宜化工厂发生爆炸。经过24小时救援,目前确认此次事故已致47人死亡、90人重伤,另有部分群众不同程度受伤。今日(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爆炸事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抢险救援、深刻吸取教训,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对此笔者在查看相关报道后,认为双重预防机制的落实将对事故的防范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想到四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笔者整理了几个问题,相信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双重预防工作、防范安全事故有一定的帮助。
一、什么是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
2016年10月9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提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正式提出了“双重预防机制”概念,2017年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对四川开展特种设备“双重预防工作”提出了具体操作方法。2018年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再次印发《关于深入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步骤。简单讲,特种设备双重预防工作就是指以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特种设备事故预防工作机制。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构建并持续运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可以做到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对预防安全事故意义重大。
二、“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作法,是如何相互配合产生作用呢?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结合四川省印发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组织逐台(套)实施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和管控措施制定,同时对确定的风险点管控措施列入隐患排查的内容。通过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进而对风险点管控措施进行完善。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其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安全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通过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风险,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分析、验证各类风险点及特种设备人、机、环、管等变化及有害因素影响辨识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能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一回事吗?
安全风险来源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或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而隐患是风险管控失效后形成的缺陷或漏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安全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和可认知性,固有风险不可消除,但可将风险管起。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及环境变化造成的风险因素是可通过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风险管控的薄弱环节,强调过程管理,要通过全面排查发现隐患,通过及时治理消除隐患。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的工作主体都要求全员参与,工作对象都要涵盖人、机、环、管各个方面,但风险辨识侧重于认知固有风险,而隐患排查侧重于各项措施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风险辨识要定期开展,在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以及组织管理机构发生变化时要开展;而隐患排查则要求全时段、全天候开展,随时发现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两者也有关联,事故隐患来源于安全风险的管控失效或弱化,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就会不出现或少出现隐患。
四、很多企业、地方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过程开展了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不是还要另起炉灶再搞一套双重预防机制?
无论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还是企业建立的其他特种设备外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本质核心都是围绕风险的管理系统。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也是基于风险管理的思想和要求,但它强调的是方法论,特种设备本身的安全管理要求就是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因此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标准化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本身就是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有效管理方法,它也是双重预防机制的一部分。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了风险管控这个核心;以目标为导向,强化了隐患排查治理。而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是为中小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辨识方法和最基础的隐患排查参考样本,企业或使用单位在开展的过程是系统性的将各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系统梳理、辨识,同时也大型企业或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风险点的辨识和评估,不断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内容,这与以往部署的工作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企业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全面辨识风险,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通过风险分级管控,消除或减少隐患;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降低事故发生风险;通过特种设备双重预防相结合的标准化体系规范运行,从而促进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
五、四川在构建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方面是如何具体部署的?
根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关于深入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着力从两个方面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一是推动构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隐患隐患排查整治);二是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政府监管体系(健全完善标准规范、实施分级分类安全监管、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
一是根据已制定出台的《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按照各级要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工作,逐步实现辖区内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全覆盖。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为落脚点。通过风险辨识防控推进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建立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三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两有证(设备使用证、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一检验(在用设备定期检验)、一预案(应急预案)”的管理要求,按照《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自辨、自评、自控”和隐患整治“自查、自改、自报”工作机制,逐级逐岗落实安全责任,通过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规范使用安全管理。
二是在工作推进中要与专项治理行动结合起来,以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气瓶充装站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为重点对象。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的工作思路,重点督促指导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依据规定应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完善并有效运行风险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如何来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按照《工作指南》全面针对使用的特种设备逐台(套)开展风险辨识,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气瓶充装站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化工企业需要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机构,明确建设工作目标,确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覆盖范围,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总体计划,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目标与企业安全管理的绩效考核挂钩,按照PDCA闭环管理思路明确策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一步,使用单位要成立强有力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贯组织机构,企业负责人、各部门(车间)负责人都加入到领导小组,按照建设目标倒排工作计划。
第二步,将具体任务合理分配到各个部门,并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知识培训、组织专人编制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双重预防机制执行文件,编制管理工作标准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设备管理、并强化各类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设备使用及生产作业活动。
第三步,开展风险点识别辨识。排查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设备、设施或区域,按照《风险辨识清单》开展人、机、环、管四个层面开展风险辨识,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分红橙黄蓝四级,红色为最高风险。
第四步,建立风险辨识清单。对风险点辨识得分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编制风险分级与管控信息表。按照技术、管理、防护和应急处置顺序制定实施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制本单位、本部门(车间)、本岗位风险信息库及岗位、部门(车间)风险及管控“明白卡”。
第五步,根据分级管控原则,对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四类风险,分别实施日常管控和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建立分级管控机制。
第六步,使用单位的企业(单位)级、部门(车间)、班组、岗位四个层级根据日常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不断将新产生、新发现的风险点风险评估、分级、制定管控措施,同时结合《工作指南》隐患清单制定步及本单位各类特种设备的企业(单位)级、部门(车间)、班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按照风险等和隐患级别将隐患溶入企业(单位)、部门(车间)、班组、岗位日常工作流程开展排查治理,不断消除安全隐患,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七、中小企业员工不多、技术力量不足,要构建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呢?
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建立企业控制风险、防范事故的长效机制,方法没有复杂与简便之分,只有适用和不适用的差别。一些中小企业员工不多、技术力量不足,可以通过强化全员培训,让全体员工都接受并自觉践行风险优先的理念,学习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也可以聘请专家开展首次风险辨识,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简单实用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岗位风险告知卡、隐患排查清单等简便措施,将排查隐患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员工能理解、会上手、有任务,伴随日常工作便开展。使用单位要对存在的高风险点位制定有效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要定期评估管控措施有效性。中小企业切忌走入花钱制定一大堆文件后束之高阁的歧途,提倡用简单的制度、明确的职责管控本单位的特种设备风险点,排查并治理本企业的大隐患,有效防范伤亡事故发生。
八、构建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的几个原则?
一要坚持风险优先原则。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二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从使用单位生产经营全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工作,努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之前。三要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使用单位、企业的各层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确保责任明确。四要坚持持续改进原则。持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深入、深化,促使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九、安全风险辨识要注意什么问题?
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要突出全员参与的原则,辨识要覆盖所有的设备、操作及工艺流程、作业场所以及管理,全面剖析单位或企业安全管理整个系统,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风险防控工作。辨识时要充分考虑分析风险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要针对城市风险特性,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高度关注城市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
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防控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一些单位往往将特种设备风险辨识评估及防控任务直接分配到某个或几个部门或由不懂技术或不能承担安全责任人员负责,由部门的几名员工各自辨识存在的风险,然后将风险辨识结果进行简单汇总形成安全风险辨识汇总清单和评估报告,没有体现全员参与,没有做到全覆盖。一些单位在风险辨识评估过程中,片面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是预防和控制人身伤害事故,而对设备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等其他事故类型的危害后果认识不充分、不全面,甚至没有开展风险辨识评估,一些企业因风险辨识不深入,导致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没有针对性,工作职责得不到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难以发挥作用。
十一、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如何做?
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既产生又依赖大量设备、企业安全数据,要克服纸面化可能带来的形式化和静态化,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安全风险清单和事故隐患清单电子化,建立并及时更新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要绘制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自动化分析和智能化预警的作用,定期分析风险范围、风险区域、风险种类,尽量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化融合,有针对性的对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和隐患开展专项警示和治理,避免信息孤岛,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