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殊设备安全监管的“高危期”。各种游乐设施、空中索道在承载着游客们激情欢闹的同时,其安全性能和背后的监管力度是否跟得上也牵动着公众的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强化暑期汛期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视频会议,部署暑期汛期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出要“查到位”,全面排查、周密管控重大风险;要“检到位”,应检尽检,及时消除问题隐患;要“督到位”,真督实导,压紧压实各方安全责任。
紧抓源头治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和设施,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八大类。这些设备因其特殊性质,从生产、使用到检验检测都受到国家严格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2024年,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的文件和相关执法活动,市场监管总局的动作可谓“密集”。
就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强化暑期汛期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视频会议之前一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特种设备更新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淘汰安全性能差、事故隐患多的落后设备,推动设备更新、质量提升、技术升级,不断提升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环保水平,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
为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规范检验检测机构及检验检测人员管理,提高检验检测质量,5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年行动方案》,决定在全国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年行动。
5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推出,督促电梯使用单位加强电梯使用管理,对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每日开启时进行试运行,并对设备安全状态进行检查确认;设备运行时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月11日,为提高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规范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响应程序,最大限度减少特种设备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据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共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328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3个,市级477个,县级2689个,区县派出机构89个。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共计12万余人。
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暑期涉旅游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汛期自然灾害影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风险,压紧压实安全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隐患排查
近两年,相关公共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比如福建厦门“纸片人”维保电梯事件、上海市自动人行道伤人事故、湖南长沙奥的斯电梯事故、深圳过山车碰撞事故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遏制电梯等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市场监管总局在今年5月1日发文,督促电梯使用单位加强电梯使用管理,设备运行时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点关注梯级或者踏板安装是否牢固,有无失效、缺失、松动等现象,梯级或者踏板及其缺失、下陷保护等装置(功能)是否正常,扶手带运行速度、扶手带速度监控系统是否正常等。
为应对假期游乐园、公园、景区等游客数量激增的情况,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持续开展高风险大型游乐设施隐患排查整治,严防未经检验、未使用登记或作业人员无证的大型游乐设施运行。加快推进A级过山车类大型游乐设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对于同一轨道有两组及以上车辆轮流运行的弹射式过山车,应确保停靠站台车辆上的乘客全部离开后,前方车辆方能发射;对于其他型式过山车,应加强提升、止逆行等装置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有效防止车辆碰撞。
对于景区客运索道和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的安全风险防范,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在客流高峰期间关键岗位人员要全勤在岗,坚决防止因故障停机导致乘客滞留的事故或事件发生。持续推进客运架空索道应急救援能力专项排查治理,督促运营使用单位对照故障手册,定期开展故障排除、紧急驱动切换等实战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以临崖、临沟、临水、急弯、陡坡等高风险路段行驶的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为重点,督促车辆使用单位开展使用环境风险评估,完善行驶线路的安全设施、措施,规范车辆检查检验,加强作业人员培训、管理和警示教育,严防超速行驶、强行超车等违章行为,避免倾覆等事故发生。
严监管从业者
在我国,特种设备相关产品数量巨大。
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2128.91万台。其中锅炉31.96万台、压力容器533.92万台、电梯1062.98万台、起重机械292.17万台、客运索道1135条、大型游乐设施2.52万台(套)、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205.25万台。另有气瓶2.88亿只、压力管道99.13万公里(在册)。
此外,相关的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及作业人员数量也十分庞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和充装单位76366家,持有许可证77885张。其中设计许可证2275张,制造许可证16375张,安装改造修理许可证32062张,移动式压力容器及气瓶充装许可证27173张。
如此海量的特种设备产品及其从业人员如何监管?这是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严峻考验。
5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年行动方案》,对特种设备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
开展特种设备行业的检验检测人员资格条件自查,自查本机构持证全职工作人员在本机构是否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并实际履行岗位职责、有可追溯的工作见证、持续缴纳社保,且人员数量是否持续满足相关核准规则的要求。自查本机构全部持证人员取证时提交的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的真实性。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要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等方式进行核验;职称证书要结合持证人工作经历,通过职称证书原件与评审表原件比对,或通过政府职改部门职称资格批文、人社部门职称评审信息查询平台等方式进行核验。
强化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检验检测,制定针对性方案,强化工作质量考核。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在辖区内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加强检验检测方案、报告抽查和现场检查,严厉打击出具严重失实或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持续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风建设问题。比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要制定诚信服务承诺并对外公示,建立检验人员轮岗交流制度,组织检验人员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开展廉洁风险点分析,针对异常检验质量与服务问题,建立廉洁倒查机制。围绕检验项目长期久拖未决、检验报告出具周期过长、现场质量把关不严格、检验重大问题隐瞒不报、归档资料审核不严格、检验分包不合理、检验收费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深挖细查。
对特别容易引发“权力寻租空间”的特种设备生产销售分包工作环节作出严格要求,提出应当明确分包范围,加强分包管理,建立分包管理程序,明确质量和廉洁纪律要求。严格分包单位资格审查,确保其资质、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并与之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质量标准和双方责任。加强分包工作质量监督,定期评估分包单位的质量控制、服务能力和廉洁纪律实施情况,确保分包工作过程和质量合规。